豐田暴跌,本田暴跌,日產暴跌,中國已經容不下日系車了嗎?

2024-03-18     曹強育     反饋

所以這讓越來越多的人都更加願意的去購買國產汽車了。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63.avif

伴隨著國產車型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喜愛。

國產汽車品牌的廠商們也在抓緊推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車型數量。

就連我們熟知的五菱也不甘落後呀,推出了MINI這種很可愛的電動車型。

而且一經出世,就廣受大家的喜愛,占據到了很多的汽車市場份額。

從這些多種方面看來,國產汽車行業的熊熊崛起已經是一種事實了。

而我們國產車之所有能有這麼大的進步。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64.avif

這和我們刻苦鑽研技術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而且目前我們自己的國產車型。

不管是從外觀,車型,內飾,舒適度,空間,品質等等。

多個方面都比同價位的車輛更加的具有競爭力。

而且我們還在不斷的在進行提升,在提升的同時我們不加價甚至還會降價。

所以我們中國自己的國產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

而且最近幾年裡。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65.avif

我們中國所製造研發的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勢頭也是非常的兇猛。

今年上半年,我們國內所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足足達到了598.6萬量汽車。

比起上一年的上半年足足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二。

占據我們中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也是高達百分之五十三。

銷量遠遠超過了同期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

而且我們國產的汽車除了在國內的市場表現優越以外。

我們自己的國產汽車品牌也在全球的市場上取得了一點的成績。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66.avif

二零二三年的時候,中國的汽車品牌累計出口了四百七十六萬台車。

比起二零二二年的時候也足足增長了百分之60,多麼誇張的一個數據呀。

而且今年預計全年超過出口五百二十台車,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家。

新能源的崛起之路之所以這麼迅速。

這肯定和我們中國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再其次接受了資本的入駐之下。

每個國產的工廠都開始了走上了新能源的研發之路。

而且特別是特斯拉帶動的能源效應下的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汽車品牌。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67.avif

這個新型的屬於中國的汽車民族品牌強力加入。

也為我們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工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和機會。

總體來講,我們中國的國產汽車崛起得益於刻苦鑽研技術的進步。

更離不開我們中國的政策扶持。

以及消費者對我們自己中國強大國力的認知改變等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在不遠的未來,我們更有理由的去相信我們自己的國產汽車將會越來越優秀。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68.avif

持續性的出口全球,我們自主研發的國產汽車將在全球的汽車市場上占據到更大的份額。

取得到更大的成功。

對於日產車系品牌在中國的汽車市場銷量的下坡路來看。

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日產車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領域的布局總體來說太慢了。

然後間接或者直接的就影響到了日產車系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69.avif

再其次,就是中國的國產汽車品牌的舉起速度太過迅猛。

然後對於日產車系品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衝突壓力。

畢竟我們中國的國產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從當時的二零一七年的百分之三十六。

一直直線上升,到現在的占據國內汽車市場的百分之五十六。

最後,我們消費者的購車理念也在一點點的發生變化,

他們越來越傾向去選擇更具有電動化的、和智能化特點更強烈的一些汽車。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70.avif

而恰恰日產車系品牌在這方面較為薄弱。

儘管目前日產車系品牌在中國國內的汽車市場不是那麼的受歡迎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中國的汽車市場就完全容不下日產車系品牌了。

事實上,日產車系品牌在全球的汽車市場上還是具有一點的核心競爭力的。

比如,上一年就在歐美呢邊不斷地創出佳績。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42/22420671.avif

但是,如果想要繼續在中國的汽車市場重新獲得競爭優勢的話。

日產車系品牌需要及時做出戰略調整了。

加快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領域的布局提升。

並不斷得再去改善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

用來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