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就是帶娃,加個「假」字,著實讓人不舒服,可事實上,不同人帶娃還是有區別的,高質量陪伴是帶娃,任由孩子玩,愛幹什麼就幹什麼,也是帶娃,可帶出來的娃不一樣。

現在年輕父母上班工作,掙錢養家,在孩子上幼兒園前的頭三年,如果不找阿姨,就得讓老人幫忙帶娃。
有文化,讀書識字的老人帶娃,可以教給寶寶識字,讀書,念兒歌,教育守規矩,懂禮貌,在老人面前,孩子還聽話懂事。

老人既有威嚴,也有慈愛,比當爸媽的還會教育,那可真是年輕父母的福氣,沒有後顧之憂。
有的老人不識字,無法陪孩子讀書,自己還想著去散散步,跳跳舞,這也無可厚非,本來帶娃就是父母的責任,不能強求老人帶娃。

1、只玩簡單的遊戲
給孩子買了一些有聲書之類的早教用具,想讓老人陪孩子一起,開發開發智力。可孩子和老人在一起,一點兒也不想學,只對一些小兒科的玩具遊戲感興趣,因為老人對這些開發智力的早教用具也不感興趣,孩子也受影響。
如果只對小兒科的遊戲感興趣,孩子不願意動腦,就會錯失智力開發的大好時機。這也不能埋怨老人,自己的孩子自己管,白天學不了,只能靠晚上的黃金時間了,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時間。

2、吃成「小胖墩」
小孩子一般比較饞,喜歡吃零食,只要吃起來,往往比較安靜,不鬧騰。老人在家,孩子看見吃的就控制不住,老人管也管不了,孩子胃口越來越大,本來苗條秀氣的孩子吃成「小胖墩」,想減下來就難了。
現在體育成績越來越重要,身高體重超標也會受到影響,為了避免孩子發胖,儘量少吃零食,食物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拿到,控制孩子飲食,需要「管住嘴,邁開腿。」

3、放養孩子
孩子在家裡做什麼也不管,任由孩子作,因為說了,孩子也不聽,老人也沒有那麼大的氣力來教育孩子,孩子在老人面前就顯得比較任性,不聽話。
孩子習慣了老人的不教育,父母教育管教時就很牴觸,經常頂嘴,需要父母花費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服從正確的規則,反而更累。

寫在最後
既然決定讓老人看娃,就要考慮到老人帶娃的方方面面,有心理準備,和老人協商溝通好,看娃注意哪些方面,能夠讓娃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的責任在父母,如果老人帶娃確實很困難,儘量自己帶娃,避免家庭矛盾,給娃高質量的陪伴,上了學就會看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