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的激勵下,崔鐘予不但突破了自己,還成為了團隊中的定海神針。
在隊友否定自我、覺得拖了團隊後腿時,也能第一時間鼓勵大家:
「我們四個是老搭檔了,朱克儒在應用軟體方面特別的牛,瑞陽擅長軟體和觀察,動手和動眼是我的事,馬哥就是負責中心那一塊的領導。
所以我們現在相當於一個圓,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圓心,每個人也都是這個團隊的半徑,並沒有什麼劃不划水的。」
「我們四個是老搭檔了,朱克儒在應用軟體方面特別的牛,瑞陽擅長軟體和觀察,動手和動眼是我的事,馬哥就是負責中心那一塊的領導。
所以我們現在相當於一個圓,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圓心,每個人也都是這個團隊的半徑,並沒有什麼劃不划水的。」
在她的調解下,原本緊張的氣氛得到緩解,隊員們也都重拾信心投入賽事,最終整個團隊都取得了勝利。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
「孩子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成自己的觀念。」
「孩子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成自己的觀念。」
媽媽的嘴越甜,孩子就越優秀。
哪怕遇見挫折,他也有力量克服,努力向著大人期盼的模樣靠近。
那些「甜言蜜語」就像興奮劑,能夠喚醒孩子的潛在能量。
手閒一點
去年,湖南的一位媽媽因為兒子的「吐槽」被全網羨慕。
起因是11歲的兒子放假以後,媽媽什麼也不管,每天睡到10點多,要兒子四次三番地催促,才起床刷牙洗臉。
不僅如此,兒子還要給媽媽做早餐,炒菜做飯。

有時候,11歲的兒子忙不過來,還會動員弟弟一起做家務。
連老公也十分勤快,在媽媽還在睡懶覺的時候,父子三人就已經拖好地、刷好碗、做好家務、準備飯菜了。
剛剛起床的媽媽,反而成了家裡最閒的人。
兒子忍不住吐槽:
「我都不知道我媽怎麼這麼命好。
我和弟弟得早早起來寫作業做家務,搞得好像放假的是我媽。」
「我都不知道我媽怎麼這麼命好。
我和弟弟得早早起來寫作業做家務,搞得好像放假的是我媽。」
你發現了嗎,如果媽媽太勤快,家裡的其他人就會變懶。
只有媽媽閒下來,家裡的其他成員才能「動」起來。
越能幹的媽媽,越容易養出一堆「巨嬰」,在家裡啥事也不管,全指望她;
而越懂得「示弱偷懶」的媽媽,往往老公很勤快,孩子也很懂事。
美國最具有影響力的育兒導師吉爾·斯默克勒在《我不是完美媽媽》中,也分享了自己「解放雙手」「的經歷:
「我辦了張健身卡,純粹為了免費的日托服務。這樣我就可以扔下孩子,一個人躲進更衣室看雜誌、刷微博了。」
「我裝作拉肚子,把自己鎖在洗手間,其實我是躲在裡面看雜誌,玩手機。老公在外面一直催,讓我趕緊跟他去醫院掛腸胃科。」
「我辦了張健身卡,純粹為了免費的日托服務。這樣我就可以扔下孩子,一個人躲進更衣室看雜誌、刷微博了。」
「我裝作拉肚子,把自己鎖在洗手間,其實我是躲在裡面看雜誌,玩手機。老公在外面一直催,讓我趕緊跟他去醫院掛腸胃科。」
很多媽媽在吉爾這裡看到了真實的自己,聽到了真實的聲音,紛紛成為她的粉絲。
原來,在育兒的道路上,大家都有疲憊和抱怨,也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此時的我們,無需再去強求完美,應該像吉爾這樣,適當地偷偷懶,讓自己得以喘息。
「完美媽媽」不一定是最好的,「勤勞媽媽」也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的。
做個「偷懶媽媽」,停下忙碌的手,反而還能激發家庭其他成員的主動性,讓自己更輕鬆,孩子更優秀。
鄭淵潔說:
「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用來鍛鍊他們的事情是有限的。
如果媽媽替孩子做了本屬於他們的事情,孩子的成長空間就會被壓縮。
滿分的媽媽,最容易養出零分的孩子。
媽媽心「大」一點、嘴「甜」一點、手「懶」一點,是雙贏的智慧。
既能給自己鬆綁,更好地關愛和成就自己,也能讓孩子在健康自由的環境中,舒展茁壯地成長。
所謂命好的媽媽,不過是懂得示弱,懂得放手,懂得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