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孩子的天性是愛玩,這是正常狀態,我們的生活也並不應該只包括學習,還有閒暇娛樂,但是要把控時間。
孩子除了學習,還要有特長愛好,人生避免無趣,也避免沾染上其它不良愛好。

1、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
在孩子剛入學,還沒取得一定的成績前,老師還不太了解孩子的實力,父母只管陪伴,陪孩子學習,陪孩子做手工,陪孩子鍛鍊等等。
每天堅持學習,複習,到考試時孩子的成績就會成為閃光點,或者參加某種活動取得很好的成績,老師稱讚,同學們羨慕。

孩子體會到努力之後的成就感,周圍的老師和同學們把自己歸類為優秀生,就會高標準嚴要求自己,規範一言一行,習慣了優秀就不肯再落後。
孩子想繼續保持優秀成績,就會主動自覺學習,偶爾懈怠,需要父母提醒時,也不會有很強的牴觸感,明白了努力的意義。

2、保護好孩子學習的興趣
有些題目,家長認為很簡單,孩子卻總是做錯,因為孩子的思維能力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孩子需要慢慢思考,給孩子一點兒時間。
如果父母經常訓斥孩子,罵孩子怎麼這麼笨,孩子會缺乏自信,喪失學習的興趣,認為自己真的很笨,什麼也學不會,成績不會優秀。

做錯題不怕,父母要有耐心,自己的親生孩子,更不要嘲笑諷刺孩子,打擊孩子,讓孩子多練習幾遍,一遍做不會,反覆練習幾遍,孩子就會很熟練了。
學習的秘記就是重複,哪裡不會就反覆練習,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知難而上的勇氣,在克服困難的同時,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3、重視培養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培養好的習慣,包括學習和生活方方面面,習慣成自然,每天生活作息,飲食有規律,早睡早起,鍛鍊身體,孩子精神狀態好,身體健康強壯,很少請假,孩子學習差不了。

學習習慣需要在小學階段就要養成,和孩子一起制定好計劃,讓孩子明白這些計劃有什麼好處和意義,孩子才能自覺地去完成。
每天晨讀,臨睡前閱讀;每天堅持計算、閱讀、練字、做一兩頁練習題、讀書,成為每天的學習日常,孩子習慣了學習,每天不學,還覺得少點兒什麼。

孩子也有懈怠的時候,需要父母提醒督促,如果孩子哪天身體狀況不佳,不要硬逼孩子學習,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好習慣,習慣成自然,孩子會將自律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