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上課,老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而下面同學們的注意力卻經常飛到了九霄雲外。
就算成績好的同學,也難免會開小差。你跟我傳個字條,我給你扔個紙團。
還有些同學,則沉浸在玩筆、玩橡皮擦、摳課桌的活動中無法自拔。尤其是橡皮擦,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玩。
那軟軟的手感,可以捏,可以畫,可以掰,還不易被老師發現,簡直就是上課的「開小差神器」。
那時候課沒聽進去多少,橡皮擦的玩法卻發明了不少。
其實到了我們下一代,他們對橡皮擦的喜愛,也絲毫不減。我們甚至都可以直接從孩子的橡皮擦中,看出他的學習狀態咋樣。
家長圈流傳一個「橡皮擦定律」,說是孩子是不是學霸,看他的橡皮擦就知道。
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的橡皮擦情況,是怎樣反映他的學習狀態呢?

一:上課經常開小差
上課經常開小差的孩子,很多都喜歡玩橡皮擦來打發時間。一個小小的橡皮擦,能在他們手中玩出花來。
當有同桌一起玩時,他們會將橡皮擦當車子,比賽滑行,看誰的「車」跑得快、滑得遠。
要是同桌不加入?
那也沒關係,只要給他一把削筆刀,他就能當雕塑家,將橡皮擦雕刻出千奇百怪的造型來。
要是手邊沒有削筆刀,也難不倒他,一支筆,就能讓他玩一整節課。

難怪有位媽媽說,她已經給孩子批發了幾批橡皮擦,又在網上買了上百支筆。但孩子的書包里,永遠只有一堆破破爛爛的本子,找不到一塊完整的橡皮擦和一支好的筆。
不知道這位媽媽的話,你有沒有同感?
二:開小差,但也偶爾聽聽課
這類孩子,也會聽課,尤其是聽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時,會認真聽。但一旦他覺得上課不好玩了,就開始玩橡皮擦了。
他們玩橡皮擦,沒有那麼多花樣,可能就是時常拿筆在橡皮擦上畫一畫、戳一戳,沒事還要掰開揉兩下。
相對上面那類同學,他們的橡皮擦要稍微好看一點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們的成績,可能也會讓爸爸媽媽頭疼。
因為他會做的,基本不會錯。但不會做的,那是真的一點也不會。還可能會偏科,這就讓爸爸媽媽不知所措了。
三:大部分時間聽課,但也偶爾開小差
處於上游的孩子,他們大部分時間還是能控制自己好好聽課、好好學習。
做作業比較認真,遇到做錯的,還會用橡皮擦仔細擦掉錯誤的地方。
所以,他們的橡皮擦,邊緣基本都是擦拭的痕跡。橡皮擦保存得也還好,只是偶爾,他們難免也會覺得無聊,就拿橡皮擦玩。
可能遇到難題了,自己做不出來,注意力就走神了。他就會忍不住拿筆戳一戳橡皮擦,既覺得好玩,又解壓。
這類孩子,他們的橡皮擦,還算乾淨,但也有被戳「傷」的痕跡。

四:學霸的橡皮擦
最後,我們來看看「別人家孩子」的橡皮擦。
這類孩子,學習好、有禮貌、愛乾淨、責任心強,自己的東西,總是收拾得整整齊齊。
他們的書本,乾乾淨淨,裡邊除了筆記,很少見到其他的塗塗畫畫。他們的文具,也總能及時歸位。
他們的橡皮擦,只有邊角有被擦拭的痕跡,其餘地方,都比較乾淨。
這說明,孩子很少玩橡皮擦,上課也聽得比較認真,很少開小差走神。

五:孩子愛走神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苦惱,孩子上課愛走神,要怎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
以下這幾點,我們可以多注意。
①營造良好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寫作業,而我們開著手機電視,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
先不說手機電視的聲音會讓孩子分心,就是我們在一旁看得這麼津津有味,孩子也會好奇:「你在看什麼啊?我也想看。」
或者他心裡會不平衡:「憑什麼你們都能看,我不能看?」
這樣的分心,會讓孩子無法專注於學習。若形成習慣,他上課可能也沒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們在家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儘量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也保持安靜,或者做別的事,不要用電子產品影響到孩子的狀態。

②勞逸結合
平時給孩子布置作業,不要一次性布置太多,孩子容易產生畏難心理。
他一旦畏難,就想退縮,一退縮就開小差。
我們可以根據情況,讓孩子完成一部分就休息一下。比如跳跳繩、做做操。大腦放鬆一會,再次學習時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③鼓勵積極參與
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討論。被老師肯定的孩子,更容易激發出學習熱情和興趣。
「小學生橡皮擦」定律,你家孩子的橡皮擦,是哪一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