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拍新選擇!尤尼克斯疾光700TOUR&PRO測評

2024-10-25     昌致翠     反饋

尤尼克斯疾光700,作為疾光系列速度球拍的開山之作,自2019年上市以來,便贏得了無數羽毛球愛好者的青睞與讚譽,成為眾多球友手中的摯愛之選。今秋九月,疾光700再度蛻變,全新疾光700TOUR&PRO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優雅登場。

一、外觀設計

全新疾光700TOUR&PRO午夜紫配色大膽活潑。拍身以午夜紫為基底,中杆、拍框點綴了類似於油畫的潑墨設計,磨砂質感下,藍綠與橙黃自然流動、相融,「應手隨性的潑墨方式」與「呈現完全不可控」的兩極碰撞,既有國風潮又不失現代感。

二、參數科技

拍框方面,疾光700TOUR&PRO均採用全線槽,以及疾光系列所特有的寬幅拍框、帶有鋒利邊緣的空氣動力學形狀設計,這種拍框形狀,能夠有效地切割空氣阻力,顯著提升揮拍速度,特別適合快節奏的雙打比賽,高揮速和精準控制使得選手在比賽中對球路的控制更為精準。

搭載音速閃擊系統,通過精心組合拍框頂部的高模量碳素和拍框底部的強韌而富有彈性的碳素而構建,增強了拍面穩定性和快彈性能。同時相比於老款,新款在拍框的關鍵區域增強了剛性,而PRO版則採用的是加強型音速閃擊系統,拍框底部採用了強韌而富有彈性的碳素M40X。

此外,拍框採用了創新的SF濾清層設計,如同細膩的調音師,通過環氧樹脂薄膜的介入,調和了碳素層間的振動,帶來了一種清晰而柔和的擊球手感,控球性能顯著提升。

三、實戰體驗

筆者同時拿到了全新一代的疾光700TOUR&PRO,4UG5的規格,實測疾光700PRO空拍重量約83.2克,疾光700TOUR空拍85.1克,中杆直徑基本一致,約6.97毫米。上BG80線,YY四節穿線法,上手膠(保留底膠)後,兩者平衡點十分接近,約294毫米。

1.中前場表現

官方標註700TOUR&PRO中杆硬度適中,實戰中兩者均展現出偏硬朗的手感,其中700TOUR中杆會更硬一些,但擊球時震動感極低,「硬而不震、出球乾脆」是對兩者打感的最好詮釋。

在平抽擋方面,回彈速度很快,出球沒有滯留感,抽球能在極短時間內從拍面上彈射出去,讓我更容易在平抽中占得優勢。在依賴手指發力的放網等網前小技術方面,兩者舉拍都很快,手指對球拍的控制感很強,很好的體現了一把速度型球拍的特點。最明顯的感受是,在中場陷入被動防守時,接殺反抽、反頂對方後場非常輕鬆,中杆非常彈,容易借力打力。

2.後場表現

由於700TOUR&PRO頭重感弱且中管較硬,因此不好借力,特別是被動高遠球需更多依賴自身發力才能打到位,對使用者有一定發力要求,不太適合發力不佳的初學者。

筆者球齡近15年,具備一定爆發力,在使用疾光700TOUR&PRO時,配合暴力的BG80拍線,點殺劈殺與吊球落點精準,反手高遠球發力乾脆,重殺無「飄」感,在速度型球拍中頗為紮實。但對於初學者而言,殺球時會略感有點「飄」,但隨著球技的提升,這種感覺將逐漸消失。

與筆者此前打過的其他疾光系列相比,雖然疾光700、800PRO、700PRO、700TOUR的拍框都採用了「高彈性碳素+M40X碳素+SUPER-高彈性碳素」,但不同的是800PRO拍框底部加了「銅箔」,提高剛性;而700PRO/TOUR拍框加的是「SF濾清層」,提高的是減震。因此800PRO更重「脆彈」,而700TOUR&PRO之精髓在於「控制」。

總結,疾光700TOUR&PRO是具備了尤尼克斯速度拍一貫水準,偏「控制」的速度拍。但這個「控制」並不是那種持球感和拍框包裹感所帶來的「控制」,而是手感反饋清晰、出球落點精準所帶來的「控制」。TOUR版有PRO七、八成左右的打感,主要差異在於TOUR版中杆彈性略差,打感沒有PRO版那麼紮實,但勝在性價比極高。

舒信育 • 245K次觀看
舒信育 • 8K次觀看
舒信育 • 4K次觀看
蝶戀花 • 5K次觀看
舒信育 • 6K次觀看
舒信育 • 12K次觀看
舒信育 • 3K次觀看
舒信育 • 9K次觀看
舒信育 • 3K次觀看
舒信育 • 15K次觀看
舒信育 • 21K次觀看
新裝王 • 2K次觀看
舒信育 • 23K次觀看
舒信育 • 4K次觀看
舒信育 • 3K次觀看
舒信育 • 3K次觀看
舒信育 • 5K次觀看
舒信育 • 6K次觀看
舒信育 • 5K次觀看
舒信育 • 3K次觀看
舒信育 • 19K次觀看
舒信育 • 4K次觀看
舒信育 • 6K次觀看
舒信育 • 7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