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節給親家母包粽子捎去,今年聽到她和女婿通話,我改主意
女兒結婚以後,女婿吃到我包的粽子,讚不絕口,我知道親家母不會包粽子,就多包一些粽子,讓女婿捎回去,連續7個端午節都是這樣做的。
今年女兒女婿又提前回來,我本打算像往年一樣,給親家母多包一些粽子,無意中聽到親家母和女婿通話,我改變主意了。
講述人:吳愛英,60歲,農村婦女
我叫吳愛英,今年60歲,是個住在城裡,卻沒有退休金的農村婦女。
老伴李景理,今年65歲,是事業單位退休,退休金每個月8700元。
我之所以能到城裡生活,不用打工,也過上了城裡人一樣的日子,讓老家親戚們羨慕不已。
其實,這要歸功我有一個疼愛我的老伴,和一個懂事的女兒。

老伴年輕時在水庫工作,在我們村設點。老伴工作積極,在水庫駐紮了10年。
我倆認識以後,他不顧父母反對,和我結婚了。
他升為領導以後,女兒也正好到了上學的年紀,這樣我們全家就搬到城裡生活。
老伴單位福利好,分配我們一處樓房,一平米只花600元,當初就買了大三居。
女兒上初中以後,我想出去打工掙錢,老伴心疼我,不讓我去,他說:女兒學習好,你就在家相夫教子,掙錢的事,不用你操心。
說實話,女兒從小就很懂事,學習上不用我和老伴操心。
高考時,如願考上北京理工大學,畢業以後就找到了好工作。
這時,我又要出去打工掙錢,女兒說:媽你不用擔心養老錢,將來女兒掙錢養你。

老伴也說:我的工資錢,咱倆都花不完,能存錢,根本不用你出去掙錢,在家這些年 你也很辛苦,好好在家待著吧。
時間過得很快,女兒佳佳,今年32歲,在一家大公司任職,月薪8800元。
女婿陳建偉,今年34歲,和女兒一樣,也是獨生子女,在一家國營企業上班,月薪4800元。
外孫子今年已經6歲多,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
自從女兒生下小外孫,前些年我就有事做了,一直在女兒家幫忙看孩子做飯。

當時,女兒生孩子時,親家母也正好退休了,但是她根本沒有過來伺候兒媳婦的打算。
我都沒有問親家母為什麼?我就想著:女兒能和我在一個城市生活,是我的福氣,我也心甘情願伺候女兒一家人。
女婿家在另外一個城市,親家和親家母都是事業單位退休的,退休金高,親家母在單位曾經也是個小領導。
女婿之所以,在我們這個城市安家落戶,是因為通過親戚找到了穩定工作。捨不得放棄工作,所以才留在這個城市。
當初,我對女婿要求不高,只要愛我的女兒,只要人品好,其他都不是問題。

尤其是經濟條件上,我女兒自己能幹,月薪幾乎比女婿多一倍。
談婚論嫁時,我為了讓女兒更有底氣,一分錢彩禮錢都沒要。
可是,第一次和親家母見面,她總是滋滋微微的,話里話外,感覺高我一頭似的。
我也是裝聽不見裝看不見,畢竟不在同一個城市,可能就見定親結婚這兩面。為了女兒也不要鬧不愉快。
女兒結婚第一年,女兒女婿就每個周末,都回家來聚餐。
還記得,端午節前的那個周末,我讓女婿吃上了我包的紅棗粽子。又煮了幾個雞蛋,鹹鴨蛋,還有大鵝蛋。
因為女婿是在我家第一次過端午節,我不知道女婿喜歡甜口的,還是咸口的粽子,所以就包了兩種口味。
想不到女婿兩種口味都喜歡,也喜歡煮粽子鍋裡邊的各種蛋。
女婿說:媽,這是我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粽子,還有粽子鍋煮蛋。

因為我媽不會做,也從來沒做過,都是在超市買幾個,是那個意思就得了。
所以,我從小就不喜歡吃粽子,因為我覺得粽子沒滋沒味的,今天吃到你的鐵鍋煮粽子,我才知道,原來粽子這麼好吃。
我聽女婿說親家母不會包粽子,女婿對我手藝的誇讚,我就承諾:從今以後,端午節給親家母包粽子,讓你捎回去。
我說到做到,連續七年都是這麼做的。
那時,我哪怕幫女兒帶孩子做飯,每到端午節包粽子,都是利用晚上時間幹活。
每年端午節前夕,好像是我一年中最忙的日子。
我買粽子葉,買香蒲,買糯米,買大棗,買臘肉,買紅小豆,買鹹鴨蛋,都是精挑細選的食材,粽子餡做到有葷有素。
我會包北方人愛吃的三角粽子,還有南方人愛吃的四角粽子。

為了讓親家母吃上大鐵鍋煮粽子和雞蛋,鴨蛋,鵝蛋,我還要和老公專門回30多公里外的老家一趟,煮好粽子再帶回來。
每次回老家煮粽子,太香了,鄰居們都會尋著味找過來,我會給他們一家幾個,鄰居們都誇我心靈手巧,包粽子手藝熟練,粽子包的緊實,怎麼煮都不散。
他們不好意思白吃我送的粽子,就會送我一些土雞蛋,和鴨蛋還有人給鵝蛋。
弄得我反而不好意思,因為他們送給我的東西比粽子貴重。
從第一年,女婿給親家母捎回粽子,聽女婿回來說,他大姨和舅舅也都吃上我包的粽子,我就給親家母捎回去的粽子越來越多,就去年吧,已經是一大鍋。
老伴說:你太辛苦了,少包點吧。年齡大了,別因為包粽子,把自己累壞了。

都說聽人勸吃飽飯,但是我已經答應女婿了,不能說話不算數。
所以沒有聽老伴的勸,今年的端午節前夕,我和老伴早早就回老家來了。
我倆打算把老家好好收拾一下,一來老家涼快,二來,把老家收拾的和農家院一樣,到周末就讓女兒一家三口過來,就當度假了。